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英諾曼式建筑杜倫教堂: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取景地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去年文藝座談會時,習大大說“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一時間網(wǎng)絡(luò)上掀起了盤點奇怪建筑的風潮。建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它伴隨著人類文明一步步發(fā)展,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正如建筑大師密斯·凡得羅在《LESS IS MORE》里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筑。
不過在光怪陸離的魔幻文學中,建筑可謂不驚爆眼球不罷休,當魔幻文學被搬上銀幕,我們更是在光影前嘖嘖稱奇,《魔戒》里依山而建梯形結(jié)構(gòu)的米那斯提力斯,《哈利·波特》中魔幻色彩濃厚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都讓人為之震撼。
這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并不是憑空捏造的,對于文學家們來說,他們熟知的現(xiàn)實建筑是最好的素材選擇,當我們沉浸在驚心動魄的故事中時,不妨也賞析一下書里主人公所生活的建筑。日本著名建筑師隈研吾這么說過,“就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時代一樣,每一個國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時代’。”從教堂里,就可以看到那些奇幻城市里的“建筑時代”。
戲里戲外都是故事的教堂
《哈利·波特》前六部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里,這座散發(fā)魔幻氣息的學校讓無數(shù)人為之著迷。當《哈利·波特》搬上大銀幕后,這座學院里的無數(shù)經(jīng)典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其中,英國恢弘無比的諾曼式建筑杜倫大教堂便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取景地之一。
杜倫大教堂位于英格蘭東北部平緩的丘陵地帶,建立在褐色懸崖峭壁上,它像一艘巨大石制諾亞方舟,飄蕩在韋爾河畔高地上。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哈利于冰雪覆蓋的杜倫修道院放飛了他的貓頭鷹,在《哈利·波特與密室》里,羅恩在杜倫修道院慘遭自己的咒語,口吐鼻涕蟲不止,讓人捧腹不已,當然,我們所念念不忘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也少不了這座建筑,麥格夫人便在杜倫大教堂分會堂里教導霍格沃茨的學生們?nèi)绾螌游镒兂筛吣_杯。
說起這座建筑,不僅在戲劇里是極具故事性的,即便在現(xiàn)實世界里,杜倫大教堂也有很有趣的故事背景。
在公元685年,圣古斯柏被任命為林迪斯法的大主教,兩年后他去世了。又過去了十年,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事發(fā)生了——當后人想更換圣古斯柏遺體安葬地時,竟發(fā)現(xiàn)他遺體沒有腐爛,人們認為這是神的旨意,命中注定他將不朽。從此以后,這片土地便成了英格蘭東北部最重要的朝圣地。然而,物極必反,朝圣所帶來的豐厚收入,讓北歐維京人眼紅不已,于是,生出歹念的海盜們洗劫了修道院,修士們開始攜帶圣古斯柏遺體逃亡,數(shù)度磨難之后,終于找到了一座有懸崖峭壁的半島,名為杜倫。
修士們認為這是神給他們最好的居所,于是便在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座白色教堂,來保存圣古斯柏遺體,但這座教堂的命運注定一波三折,不到一百年的時間,杜倫大教堂便被諾曼底人所拆毀,待到諾曼底人徹底征服英格蘭后,建立了屬于他們的王國之后,選擇了重建杜倫大教堂,一切重新開始。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杜倫大教堂,便是諾曼底人所建造的。
無論是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學校,還是現(xiàn)實中的杜倫大教堂,都是一出精彩的故事。與之類似的,還有喬治·馬丁筆下的貝勒大圣堂。
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雄偉教堂
《冰與火之歌》中有一場著名戰(zhàn)役被稱之為“黑水河之戰(zhàn)”,是五王之戰(zhàn)中最大的一場戰(zhàn)役。戰(zhàn)爭雙方是效忠于史坦尼斯·拜拉席恩的“叛軍”和效忠于鐵王座的軍隊。
在戰(zhàn)爭與河面上交戰(zhàn)時,史坦尼斯的艦隊遭到了野火攻擊,野火順著河面散開,火焰燃起,將史坦尼斯艦隊徹底圍起,讓其付出慘烈代價。這段情節(jié)出自真實世界中君士坦丁堡被圍攻的歷史。馬丁所描寫的野火,與君士坦丁堡當年所用的“希臘火”有異曲同工之妙。
西元八世紀,拜占庭使用了名為“希臘火”的可燃性武器,殺傷力極強,它由硫磺、石油和石灰復合而成,即使漂浮在水面上,“希臘火”也能燃燒,所以,即便將“希臘火”灑落到木船周圍也能給予敵軍以重創(chuàng)。
眾所周知馬丁在他的小說中借鑒了大量史實,君士坦丁堡(現(xiàn)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無疑是君臨城的原型,君臨城里有一座教堂名為貝勒大圣堂,其原型便是君士坦丁堡里的圣索菲亞大教堂。
比起小說中歷經(jīng)戰(zhàn)火摧殘的貝勒大圣堂,真實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并沒有幸運到哪里去,事實上,它的歷史沿革,也足以寫成一部小說了。
圣索菲亞大教堂采用了希臘式十字架造型,巨型圓頂與不用柱子來支撐是它的特色。它的建筑設(shè)計堪稱精妙,采用拱門、扶壁、小圓頂?shù)仍O(shè)計來支撐和分擔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間壁上安置恢弘壯闊的圓頂,讓凡人仰望天界的神圣。
圣索菲亞大教堂始建于公元325年,是君士坦丁大帝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而建,命運波折的它后受損于戰(zhàn)亂,直至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進行了重建。
公元7世紀之后,阿拉伯半島上誕生了新興文明——伊斯蘭文明。他們開始了十字軍東征,來到君士坦丁堡,發(fā)動一場無懸念的戰(zhàn)爭,蹂躪了這座城市,包括圣索菲亞大教堂。隨后,土耳其人粉墨登場,東羅馬帝國也在文明史上畫上了句號。
戰(zhàn)爭并沒有就此結(jié)束,公元1453年6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他下令將教堂內(nèi)所有拜占庭的壁畫全部用灰漿遮蓋住,基督教雕像也被悉數(shù)搬出,并將君士坦丁堡正式更名為伊斯坦布爾,而慘遭戰(zhàn)火侵略的圣索菲亞大教堂被改名為阿雅索菲亞清真寺。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英諾曼式建筑 杜倫教堂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