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器官捐獻指南發(fā)布 今年已捐獻1590例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 我國首部《中國器官捐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近日正式發(fā)布,對器官捐獻中涉及的倫理道德、法律法規(guī)以及器官捐獻三類死亡判斷標準等進行詳細說明。
該指南共分十八個篇章,對中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闡述,包括公民器官捐獻的倫理道德、法律、捐獻組織架構,中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判斷標準,供體維護、器官功能的評估,器官獲取的有關技術及分配準則,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隊伍建設,以及人道主義救助政策等內容。
“希望通過指南的傳播,消除公眾對器官捐獻的誤解與偏見,提高公眾對器官捐獻的關注和認可。”該指南主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說。
從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已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如今公民自愿捐獻已成為唯一合法器官來源。截至2015年8月19日,中國實現(xiàn)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獻4737例,捐獻大器官12748個。其中,2015年已實現(xiàn)捐獻案例1590例,大器官4414個。目前中國器官捐獻在數(shù)量上已處于亞洲國家首位。
黃潔夫介紹,目前,中國每年仍有約30萬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著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余例。在30萬需要移植器官的病人中,真正在醫(yī)院等待的、能支付器官移植費用的只有3萬人。他表示,明年兩會將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竺分別在政協(xié)和人大提案,推動腎移植率先納入大病補助,并在醞釀器官移植實行單病種收費;相關政策很快將開始制定,對腎移植、肝移植實行按單病種收費。(王宇鵬綜合)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中國器官捐獻指南 器官捐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