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久久99亚洲5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42hbk"><delect id="42hbk"><legend id="42hbk"></legend></delect></span>
  • <rp id="42hbk"></rp>

    1. <ruby id="42hbk"><strike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strike></ruby>
        <ruby id="42hbk"><dl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dl></ruby>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從“不留名”到“求表揚”是另一個極端

          2016年02月19日 13:14 | 來源:光明網(wǎng)
          分享到: 

          求求你,表揚我……2月16日,媒體接到一張姓男子的電話,在電話中,他將自己多年來做的好事說了出來,希望媒體能報道。該男子是吉林長春燒烤店老板張金彪,8年來捐資助學近20萬元。他說,“求表揚”不是滿足一個人的虛榮心,而是要通過表揚來感染其他人去做好事。(2月18日《新文化報》)

          張金彪捐資助學的愛心以及“求表揚”的率真與勇氣,令人感動和欽佩。但輿論一片叫好聲還是令人感到一絲異樣。搜狐網(wǎng)的民調顯示,八成網(wǎng)友認可其做法,認為公民做了好事就應大肆宣傳,否則公益的積極性將受打擊。做好事“不留名”的時代已過去,“求表揚”的時代已到來。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值得警惕。

          不得不說,輿論生態(tài)缺乏一種理性精神。高調的陳光標飽受爭議,甚至被貼上了“中國暴力慈善第一人”的標簽,而張金彪的“求表揚”卻贏得好評如潮,如果張金彪日后坐大成了陳光標式慈善人物,輿論又該如何?在慈善事業(yè)上,苛求大人物、同情小人物,動輒道德綁架,并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理性輿論。

          事實上,無論是“不留名”還是“求表揚”,都是一種極端思維,都是一種道德綁架?!安涣裘笔前讶送粕仙駢?,打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求表揚”是把慈善功利化、世俗化,其背后包含著傷害慈善的力量。且不說“求表揚”有沽名釣譽之嫌,假如做了好事被媒體大肆宣傳,最后成了慈善名人,輿論會變本加厲地提出更高道德要求,甚至逼捐。

          現(xiàn)實中,向名人、富人逼捐并非個別現(xiàn)象,把慈善當成一門生意者也大有人在。前者違背慈善的自愿原則,而后者的危害更甚。如果“求表揚”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價值觀,那么慈善事業(yè)就存在淪為商業(yè)道具的危險。特別在慈善制度不完善、慈善環(huán)境不成熟的當前,“求表揚”可能成為商人最廉價的商業(yè)廣告,甚至會滋生偽善、騙捐等現(xiàn)象。

          值得追問的是,大肆宣傳好人好事真能激發(fā)慈善積極性嗎?未必。國人不乏慈善熱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更是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我們缺的是公開、透明、有公信力的慈善組織,以及健全、規(guī)范、高效的慈善機制。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慈善事業(yè)就能迎來春天,即使媒體不宣傳,愛心潮擋都擋不住。相反,公信力問題解決不了,再賣力宣傳也只是打造慈善盆景而已。

          面對“求表揚”,媒體應保持一份理性,別急著為其善良的目的叫好,更要對極端思維保持一份警惕,在這方面,我們的教訓足夠深刻。(陳廣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從“不留名”到“求表揚” 張金彪捐資助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