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李克強妙解“福建”傳遞“破繭成蝶”發(fā)展韻律
3月7日上午,在隨處可見八閩神韻的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李克強妙解“福建”省名。李克強說:“很多人說,福建是‘有福之地’、‘?!之旑^,但我說,‘?!瘉碜浴ā?,是‘建’出來的!沒有‘建’,難得‘?!?。(3月7日人民網(wǎng) )
“?!笔恰敖ā背鰜恚羁藦娍偫砻罱狻案=ā笔∶募毠?jié)被媒體報道后,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之一。結(jié)合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妙用“福建”簡稱“閩”字勸勉福建要破繭成蝶,加快新舊動能轉(zhuǎn)換的相關細節(jié),我們不難感知李克強總理用意之深。
這道理,那道理,發(fā)展才是硬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付出就有回報”。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只有將發(fā)展這個第一要務牢牢抓在手上,拼搏實干、銳意進取、才能迎來美好的幸福生活。相反,如果對發(fā)展“眼高手低”,不肯下真功夫、不肯吃苦頭、不肯去建設,坐享其成是難得“?!钡?。在如此重大會議場合,李克強總理就“福建”做出妙解,背后隱涵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眮碜浴敖ā?。這既是對福建的希望,更是對全國的激勵。李克強總理參加福建代表團的審議,對福建省的勸勉意義自不待言,而放眼來看,又豈止對福建一地的勸勉?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五年,美好的愿景擺在面前,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實現(xiàn)在望,更加需要凝心聚力,做好最后的沖刺?!案!笔恰敖ā背鰜淼?!言外之意就是:全面小康也靠“建”出來!所以,從總理對“福建”省名的妙解中,我們更增添了決勝全面小康的斗志。
沒有“建”,難得“?!薄_@既是一種勸勉,也是一種要求。動員千次,不如行動一次。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人人都要有拼搏實干的精神,而人人也都要有拼搏實干的行動。要把“建”當成一種“硬要求”,圍繞“建”字出主意想辦法、圍繞“建”字抓改革、求創(chuàng)新,圍繞“建”字抓落實、見行動,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奮斗收獲“?!?,實現(xiàn)偉大的理想和目標。
“有福之地”、“?!弊之旑^。這既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定位。實現(xiàn)“幸福”的目標勿需多言,關鍵是“戰(zhàn)略定位”。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戰(zhàn)略規(guī)劃的鋪開,福建省無論是在地緣上,還是在改革開放的布局中,都處于“特殊”位置上。其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所經(jīng)之處,而且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對于其他各地的引領和導向作用不容小覷??偫碇哉f出這番話,顯然有深層次通盤考慮的,。通過其關于“希望福建‘建’字開路,在我國沿海地區(qū)形成新的戰(zhàn)略支點”的相關表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這給了福建省一個全新的戰(zhàn)略定位。
寄語福建,勉勵全國。李克強總理妙解“福建”省名的細節(jié),絕不僅僅是兩會的一個花絮,而是在向世界傳遞出中國創(chuàng)新、實干“破繭成蝶”的發(fā)展韻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李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