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久久99亚洲5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42hbk"><delect id="42hbk"><legend id="42hbk"></legend></delect></span>
  • <rp id="42hbk"></rp>

    1. <ruby id="42hbk"><strike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strike></ruby>
        <ruby id="42hbk"><dl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dl></ruby>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道道指令 留不住農村學校

          2016年11月10日 16:26 | 作者:劉雪松 |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消息傳來,一片惋惜。這是教育部在日前發(fā)布一項關于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問題的通報時,帶給社會的第一反應。通報“要求各地高度重視做好規(guī)范布局調整工作,堅決制止盲目撤并和強行撤并,嚴格撤并條件,優(yōu)先保障學生就近上學的需要,切實辦好必要的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學校”。

          撤都撤得差不多了,可謂木已成舟,教育部再把這個規(guī)定拋出來,網友難免吐槽——早干嘛去了?

          中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大撤大并,是從1998年開始的,教育部當年明確提出,“農村學校從現實和長遠出發(fā),更應優(yōu)化結構,調整布局,適度集中辦學,加速改革發(fā)展”,雖然農村反對聲不少,但各地基本上按照“村不辦小學,鎮(zhèn)不辦中學”的思路,結果幾乎是把方便留給了政府辦學,困難留給了學生和家長。據京華時報報道,僅2000年至2010年,中國農村平均一天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平均每過一個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更糟糕的是,即便到了2008年至2012年的4年時間里,由于學校撤并帶來的路途遙遠、寄宿開支等等現實困難,僅小學段,全國農村學生輟學率由5.99‰,上升到了8.8‰。

          其實在大撤大并過程中,教育部并非沒有相應的限制要求,甚至在2006年的時候,還專門發(fā)文要求各地,“校園、校舍等辦學條件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的學校,要盡量予以保留”,“不得簡單從事,強行撤并”。但是這種事后的糾偏,這種建立在延續(xù)“布局調整”政策思路之下的指導性通知,已經無法有效阻止各地大撤大并的興致。到了2012年9月,全國農村出現的反對聲音,以及撤點并校的負面效應,引起了國務院高度重視,由此發(fā)布意見,明確要求堅決制止盲目撤并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暫停學校撤并。

          然而事隔4年之后,這項禁令在許多地方依然成為廢紙一張。這便是此次教育部在通報中舉例說到的,云南施甸縣在撤并擺榔民族中學過程中,引發(fā)群眾集體上訪的事件。

          不該撤并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也被撤了,明令要求暫停學校撤并的依然在撤。這些亂象的持續(xù)出現,一方面有政策粗放的原因,也有各地在執(zhí)行過程中政績觀、利益化、圖省心、求拔尖的各種權力任性有關。

          今天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借此“東風”再來一番大撤大并的權力又心癢癢了。撤并意味著土地可以周轉,意味著教育投入的“負擔”可以減輕,還可以在拆拆建建中拉升GDP。這種只管自己日子好過、不管孩子和家長求學困難的任性,是靠一紙接著一紙的通知、意見、通報,無法根治的。教育部門規(guī)定,明顯撤并錯了的應該重新恢復,但是迄今為止,全國農村有多少地方真正恢復了、執(zhí)行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村 學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