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4月份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16.2%
4月份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16.2%:外貿高位調整 延續(xù)回升態(tài)勢
受對比基數抬高、價格貢獻減弱、金融去杠桿及企業(yè)補庫存放緩等因素影響,我國4月份外貿進出口增速有所下降,但總體延續(xù)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升態(tài)勢。
海關總署5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22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出口1.24萬億元,增長14.3%;進口9791億元,增長18.6%;貿易順差2623億元,擴大0.6%。
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4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其中,出口4.57萬億元,增長14.7%;進口3.85萬億元,增長27.8%;貿易順差7150億元,收窄26.2%。
外貿數據的變化,符合市場各方的判斷。此前,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4月份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2,雖仍處于51%以上的擴張區(qū)間,但創(chuàng)下了6個月來的新低。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黃頌平此前也曾表示,外貿增速將在二季度出現回落。
據悉,與一季度相比,4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基數抬高了約兩成,由此拉低了4月進出口增速。此外,價格貢獻的明顯減弱、庫存周期進入尾聲等因素,也導致了4月外貿數據增速放緩。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去杠桿步伐的加快,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市場陣痛,造成了相關數據的波動,但從長遠看,此舉將有助于企業(yè)降成本、控風險,提振實體經濟發(fā)展。
從具體數據看,歐盟、美國和東盟仍為我國前三大貿易伙伴,前4個月,我國與上述市場貿易總值分別增長15.5%、20.3%、24.2%。從貿易主體、貿易方式及出口商品看,民營企業(yè)繼續(xù)保持出口份額居首的地位,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和市場份額均略有提高,機電等附加值較高產品仍為出口主力。這些關鍵指標的改善,表明我國外貿結構正不斷得到優(yōu)化,外貿發(fā)展的質量有所提升。
與出口受外需回暖支撐不同,隨著5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及國內補庫存進入尾聲,當前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的格局將有所改變,二季度進口增速、進口總額等均將有所回落。
商務部研究院日前發(fā)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7年春季)》認為,當前我國外貿雖實現了回穩(wěn)向好,但仍須面對外需回升基礎不穩(wěn)固、貿易摩擦更頻繁等諸多挑戰(zhàn)。該報告同時指出,我國外貿發(fā)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進出口企業(yè)參與國際競爭的有利因素和條件在增多,發(fā)展新動能不斷積聚。
最新一期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0.7,較上月回升0.5。其中,出口經理人指數、新增出口訂單指數、企業(yè)綜合成本指數均有所回升,但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出現回落。對此,黃頌平表示,外貿回穩(wěn)向好的態(tài)勢仍將延續(xù),但實現外貿全年目標仍須付出努力。(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進出口 增長 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