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久久99亚洲5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42hbk"><delect id="42hbk"><legend id="42hbk"></legend></delect></span>
  • <rp id="42hbk"></rp>

    1. <ruby id="42hbk"><strike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strike></ruby>
        <ruby id="42hbk"><dl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dl></ruby>

          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臺灣:隨分類而消失的垃圾

          2017年06月12日 13:52 | 作者:馬玉潔 章利新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分享到: 

          臺灣各都市的街頭幾乎看不到垃圾的蹤影,但喜歡“逛吃”的游客也會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垃圾桶無處可尋。

          臺灣的垃圾就像裝了隱形的翅膀,而旅人手中喝空的奶茶罐、鹽酥雞的包裝紙和吃剩的果核有時候甚至要跟著他們一整天,因為連很多街角的食肆和商鋪里也看不到垃圾桶。

          臺灣的垃圾都去哪了呢?原來,它們只是在特定的時間出現(xiàn)在特定的地點。

          實際上,臺灣每年大概產(chǎn)出700多萬噸的垃圾,數(shù)量并不少。不過回收率高達56.8%。能有這樣的高回收率,就在于垃圾在扔掉之前的分類工作。

          臺灣人對垃圾車的聲音都很熟悉。每天,響亮的電子音樂都會在社區(qū)周邊數(shù)次響起,提醒居民把已分好類的垃圾放上垃圾車。

          垃圾帶出家門前要進行分類,主要分為資源、廚余與一般垃圾等三類。資源垃圾主要包含廢紙、廢鐵鋁和玻璃容器、廢電池、廢燈管等,廚余垃圾主要指生、熟食物、殘渣以及有機性廢棄物,其余則為一般垃圾。

          這三類垃圾要分別送到資源回收車、垃圾車加掛的廚余回收桶及垃圾車中,如果不按規(guī)定分類,將面臨1200至6000元新臺幣的罰款。

          這是臺灣環(huán)保部門為促進資源循環(huán)再生,從2005年起開始推動的垃圾強制分類計劃。

          在這一計劃下,所有垃圾都需要打包完整不外露,并放置到指定地點或等固定時間垃圾車出現(xiàn)再丟棄,而具體垃圾分類的要求也非常細致。

          例如,像飲料和牛奶盒這類可回收的物品,要將內(nèi)容物清空后,將盒子清理干凈并壓扁,才可以投入垃圾袋;燈泡則必須用套袋打包,以免打破造成危險;就連舊衣服,也要清洗干凈并保持干燥,單獨打包交予資源回收車……

          這也就是為何臺灣街頭的公共垃圾桶比較少,而有些商鋪則會規(guī)定“非本店垃圾請帶走”。

          上述這些步驟看似繁瑣,但記者采訪了幾位臺北居民,他們都表示“已經(jīng)習慣了,不覺得麻煩”。有些家庭還會自己配備廚余粉碎機來進行簡單的處理。

          據(jù)介紹,臺灣之所以實行強制性的垃圾分類,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由于人口密集、資源短缺,過去數(shù)十年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所衍生出來的廢棄物問題已嚴重沖擊到臺灣的環(huán)境品質(zhì)。上世紀70年代,臺灣甚至曾經(jīng)爆發(fā)“垃圾大戰(zhàn)”,街道上堆滿未經(jīng)處理的垃圾。1998年,全年丟棄的垃圾高達900多萬噸,平均每人每天要丟掉1.14公斤的廢棄物。

          為了從源頭上減少垃圾,臺灣環(huán)保部門在1996年推出“垃圾不落地”的政策,希望改善臟亂的環(huán)境;隨后開始推動民眾參與回饋式資源回收四合一計劃,主要通過家庭垃圾分類,將各類資源物品,結(jié)合各地清潔隊、回收商及回收基金進行回收再利用。

          2005年起,臺環(huán)保部門開始推行全面性的強制垃圾分類,并延續(xù)至今。強制性的垃圾分類很快發(fā)揮了作用。臺灣的垃圾量從1998年的943萬噸下降到2015年的722萬噸。

          雖然大多數(shù)居民能夠自覺按規(guī)定進行垃圾分類,但仍有少數(shù)人會“偷工減料”。對此,臺灣環(huán)保部門一方面加大監(jiān)督力度,對違法者進行罰款;另一方面,也鼓勵民眾舉報這些行為,如果證據(jù)確鑿,可以分得一半的罰款。

          在清運過程中,也會有隨車人員觀察是否有不符合規(guī)定的行為并予以更正。如果屢勸不聽,則會對違犯者罰款1200至6000元新臺幣。不過,事后懲罰不如事前教育更加奏效。因此,各地也積極推廣和宣傳環(huán)保教育。

          臺灣的學生在小學就開始學習垃圾如何分類、如何循環(huán)利用、如何變廢為寶等知識。臺灣的社區(qū)也經(jīng)常舉辦垃圾分類回收的知識競賽等活動,提高大家對垃圾分類的認同度。


          編輯:李晨陽

          關(guān)鍵詞:垃圾 臺灣 分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