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久久99亚洲5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42hbk"><delect id="42hbk"><legend id="42hbk"></legend></delect></span>
  • <rp id="42hbk"></rp>

    1. <ruby id="42hbk"><strike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strike></ruby>
        <ruby id="42hbk"><dl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dl></ruby>

          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推動中朝關系在新時代破浪前進

          2019年06月23日 10:30 | 作者:鄭繼永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今年是中朝建交70周年。在這個歷史性時刻,應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同志邀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于6月20日至21日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行前,習近平在朝鮮《勞動新聞》等主要媒體發(fā)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對這次國事訪問,懷著“傳承友誼、續(xù)寫新篇”的美好愿望。

          中朝傳統(tǒng)友誼“歷久彌堅金不換”。長期以來,在中朝兩黨堅強領導下,不論是在共同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斗爭中,還是在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中,兩國人民都彼此信賴,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友情。五星紅旗上也有朝鮮同志的熱血。中朝同志始終不分彼此,在朝鮮人民的獨立與解放過程中,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在朝鮮建國后的祖國解放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不顧積弱百年,新中國成立僅僅一年的困難境遇,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以數(shù)十萬人的傷病與犧牲,維護了中國和朝鮮的社會主義制度,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而在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中朝兩國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共同經歷了國際社會變遷中的風風雨雨。中朝幾代領導人一直保持著密切交往,就傳承中朝傳統(tǒng)友誼、造福兩國人民深入溝通、真誠合作,書寫了國際關系史上的佳話。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朝在地緣上是無法選擇彼此的鄰居與友邦,中朝兩國地理上接近、文化上相似、心理上相通,休戚相關,形成了天然的命運共同體。作為好同志、好鄰居,中國高興地看到,在金正恩委員長正確決策和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半島和平對話的大勢已經形成,政治解決半島問題面臨著難得歷史機遇,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和期待。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黨和政府鞏固發(fā)展中朝友好合作關系的堅定立場都沒有變也不會變,中方將堅定支持金正恩委員長帶領朝鮮黨和人民貫徹落實新戰(zhàn)略路線,集中精力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朝鮮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中方愿意和朝鮮同志攜手努力,共謀實現(xiàn)地區(qū)長治久安的大計。

          譜寫中朝傳統(tǒng)友誼新篇章。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金正恩委員長共同引領和推動下,走過70年輝煌歷程的中朝關系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活力。中朝戰(zhàn)略溝通正在走向常態(tài)化、機制化。在人文交流上,中朝兩國一直保持穩(wěn)定態(tài)勢,業(yè)已商定的合作項目逐步落實,兩國民間友好往來日漸擴展,教育、文化、體育、旅游、青年、地方、民生等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擴大。2018年3月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習近平總書記同金正恩委員長四次見面,雙方就中朝關系、半島形勢等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中朝關系掀開新篇章。中朝友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加強戰(zhàn)略溝通和交流互鑒,為中朝傳統(tǒng)友誼賦予新內涵;加強友好交往和務實合作,為中朝關系發(fā)展注入新動力;加強溝通對話和協(xié)調合作,為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開創(chuàng)新局面。

          70年風雨同舟,70年砥礪前行。中朝兩國和兩國人民都是從苦難中走過來,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兩黨兩國和兩國人民都會把中朝傳統(tǒng)友誼傳承好、發(fā)揚好。正如習近平指出的:“我們愿同朝鮮同志一道,繼承傳統(tǒng),面向未來,推動中朝關系在新時代破浪前進。”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繼承前輩光榮傳統(tǒng),按照時代發(fā)展要求和兩國人民共同愿望,續(xù)寫中朝友誼新篇章,推動兩國關系在新時代得到新發(fā)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促進地區(qū)乃至世界和平、穩(wěn)定、繁榮。

          (作者為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朝 關系 朝鮮 推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