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久久99亚洲5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42hbk"><delect id="42hbk"><legend id="42hbk"></legend></delect></span>
  • <rp id="42hbk"></rp>

    1. <ruby id="42hbk"><strike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strike></ruby>
        <ruby id="42hbk"><dl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dl></ruby>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康輝們和李佳琦們 誰在接近誰?

          2019年11月15日 14:34 | 作者:張榆澤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2010910652957519614

          康輝和董卿任主持人大賽點評嘉賓

          最近有兩個人頻上熱搜,一個是李佳琦,他因直播而被改變的人生故事,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中最生動的個體樣本;一個是康輝,他因兩期自帶話題的VLOG,讓人們重新審視這張《新聞聯(lián)播》上的標準臉。兩個看似毫無交集的人物,卻擁有同一個相似但定義日漸模糊的身份——主播,這個詞的含義在過去幾乎與“主持人”相同?!吨醒霃V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下簡稱“主持人大賽”)的回歸,再次讓主持人這個群體開始接受大眾的集體審視。

          近年來,競演類綜藝的誕生,讓我們得以近距離觀看并且參與到許多歌手和演員的專業(yè)技能比拼中。某種程度上,這些節(jié)目也扮演了專業(yè)科普的角色,普通觀眾從說唱競技節(jié)目里知道了freestyle、battle,也能用“信念感”去評判一個演員的演技是否到位。但在這個過程中,還沒有一檔節(jié)目站出來說“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什么樣”。

          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同類型的主持人群體之間有不小的溝壑,“李佳琦們”在流量的盛名之下渴望被主流認可;“康輝們”也在積極尋求更多年輕人的關注。誰在接近誰?一方面,主持人大賽選手展現(xiàn)出來的專業(yè),是大多數(shù)網(wǎng)絡主播難以望其項背的。這也導致不少觀眾在經(jīng)歷了近年來的移動直播狂潮后,對專業(yè)主持表現(xiàn)出一種“反流式”的喜愛。另一方面,不少傳統(tǒng)主持人走出標準的演播室,收起自己的一本正經(jīng),開始用手機鏡頭拍起了VLOG,甚至演起了短視頻搞笑段子。

          這種矛盾與沖突,其實不止存在于主持人群體中間。在自媒體時代,人人可以成為主播,人人可以成為“記者”,這沖擊著傳統(tǒng)的新聞業(yè),也不斷拷問著新聞專業(yè)主義。這兩年,這種討論似乎變少了,因為它們各自占領著自己的領地,承擔不同的功能。

          主持人大賽的被追捧,其實都不是來自于節(jié)目本身,而是“主持人”這個身份在反復攪動著大眾的情緒。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是什么樣?我們都太想知道答案了。

          經(jīng)過多年來電視語態(tài)的革新,故事化、人物化的新聞播報和文藝主持成為常態(tài)。以致主持人大賽三分鐘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幾乎每一位參賽者都能夠相當自如地從個體故事講起:有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普通工人,甘肅舟曲縣泥石流災害中好心塞餅的小店店主,還有參與涼山森林火災撲火任務再也沒能回家的消防員戰(zhàn)士……雖然這些故事有模式化的痕跡,但卻對主持人技能提出了一個核心的訴求:對人的關注。

          主持人大賽其實是比賽邏輯,而非日前流行的真人秀邏輯。1小時36分的節(jié)目時長,包括了17位評委介紹和12位參賽選手每人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展示,以及點評、打分和淘汰等,沒有刻意制造懸念,也沒有煽情渲染。這種模式在當下的綜藝節(jié)目制作中,有點反潮流。

          近年來流行的“觀察類綜藝”,光是看別人談戀愛、做飯或旅行都能撐夠兩個小時;而棚內(nèi)競演類綜藝也恨不得在一檔節(jié)目中盡數(shù)融入演講、訪談、唱歌和演藝等形式,越復雜越好。主持人大賽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一下讓觀眾神清氣爽起來。

          專業(yè)技能競演類綜藝在發(fā)展過程中探索出很多模式,我們也習慣了那種摻雜了嬉笑怒罵的表達。主持人大賽實則也試探了觀眾的接受度,“原來還可以這樣”。但康輝也提道,“并不是所有的綜藝,包括選秀類節(jié)目,都要變成主持人大賽這種‘直截了當’的形式。所有的節(jié)目都是向觀眾傳遞信息、溝通情感,在這樣的目的和宗旨之下,一切變化都有可能?!?/p>

          日本智庫野村綜合研究所2015年發(fā)布的報告預測了日本各項職業(yè)被人工智能機器人替代的可能性。其中,播音員主持人處于“被取代可能性較小的100個職業(yè)”當中。有學者也做過相關研究,主持人的一些基礎性衡量指標,如語言規(guī)范、聲屏形象和播讀配音能力等,是其容易被取代的關鍵。但如果把主持人定位成文化傳承者、價值引領者和輿論引導者的角色,其專業(yè)地位便難以動搖。

          可喜的是,主持人大賽真正考核比拼的恰恰是后者。

          90秒的即興評論,大多參賽者控場能力絕對一流,話音落時,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在這種高壓的場合,有的選手卻能文化經(jīng)典信手拈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痹诘谝黄诠?jié)目中獲得新聞類主持人第一名的鄒韻需要即興評述“老人不讓年輕人讓座”的新聞?!霸谖铱磥?能讓這個民族經(jīng)歷五千年的風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有很多有大智慧的、高貴的、復雜的精神,其中尊老愛幼是很重要的一個。劉增盛老人給年輕人讓座,是一種情分;而我們這些晚輩給劉增盛這樣的老人讓座,是一種本分?!边@樣縱觀歷史、又極具人情味的價值引導,人工智能無法替代。

          翻看8年前第六屆主持人大賽的視頻資料,可以發(fā)現(xiàn)這檔節(jié)目保持著對時代敏銳的嗅覺,但如今對主持人的要求已經(jīng)遠遠不止基本功。正因為這樣,參賽主持人的身份變得越來越多元,他們不再是清一色的播音主持科班出身。軟件工程專業(yè)背景的文藝組選手龔凡現(xiàn)場用代碼寫詩,把傳統(tǒng)文化和科技進行了精彩的結合。在她看來,“一個人的經(jīng)歷,最終能內(nèi)化成你的眼界、表達,你在舞臺上的一切,這才是你的價值,而不是把自己的故事擺出來。”

          從這些人身上,我們似乎看到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合流的可能。主持人群體真正的隔閡從來不是身份,也不是字正腔圈的基本功,而是對世界的理解。在未來,即使人工智能高度發(fā)達,即使網(wǎng)絡主播俯拾皆是,但引領價值的主持人才能深刻地影響世界,我們也需要那樣的主持人。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康輝 李佳琦 主持人大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