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久久99亚洲5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42hbk"><delect id="42hbk"><legend id="42hbk"></legend></delect></span>
  • <rp id="42hbk"></rp>

    1. <ruby id="42hbk"><strike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strike></ruby>
        <ruby id="42hbk"><dl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dl></ruby>
          首 頁 聚焦 公益資訊 基金會 公益人物 社會責任

          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江西信豐一百七十一支小分隊“送教上門”

          把課堂搬進殘疾孩子家中

          2021年06月18日 09:20  |  作者:陳卓瓊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特教老師何冬香用半年時間教會14歲的王煥寧(化名)刷牙;數學教師史名聯花一年時間帶15歲的何殊(化名)跨越“數字鴻溝”,連貫地從1數到15……“送教上門”這場教育實驗已在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持續(xù)了7年。

          2014年,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七部門啟動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提出“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統(tǒng)籌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教育資源,給無法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門服務,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為了讓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有學上,信豐縣組織171支送教小分隊走遍全縣300多個村組社區(qū),把課堂搬進孩子們家中。

          從信豐縣城出發(fā),沿著山路驅車60多公里,就到了藏在大山深處的王煥寧家。第一次見到何冬香時,王煥寧只是一個勁地咧嘴笑,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何冬香拿出一個藍黃相間的皮球給他玩,皮球上下左右亂竄,王煥寧的雙手和腦袋也順著球的方向移動。何冬香又掏出一串木珠、幾根粗細不等的繩子,和他玩穿木珠游戲,幾輪下來,王煥寧“卡”在了一根直徑兩厘米的繩子上。

          “拍皮球、穿木珠是為了評估送教對象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精細動作等各項情況。”何冬香解釋,送教前,特教老師為孩子們進行全面的教育康復評估,建立電子信息檔案和服務手冊,并根據評估結果制訂個性化教育康復方案。

          2015年1月,信豐縣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qū)。每年8月,縣教育局包校干部、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鄉(xiāng)鎮(zhèn)普通學校教師組成若干個調查組,對全縣所有登記在冊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進行地毯式走訪摸排。

          汽車開進鄉(xiāng)鎮(zhèn),導航就失靈了,調查組有種“找不著北”的感覺,說普通話,當地村民聽不懂;村民講方言,調查組聽不懂。

          工作剛啟動時,信豐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黃紅艷和隊友吃過不少閉門羹。一些家長覺得“家丑不可外揚”,不讓調查組進門;還有的家長認為,領導干部上門拍個照就走,不解決實際問題。不止一名家長問:“你們能給我解決低保嗎?”

          本著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第二年摸底走訪時,調查組在基本信息訪談中增設“是否有低保”一欄,并將這項統(tǒng)計數據和送教對象的各項情況一并反饋給縣里。家長們開始愿意配合工作人員做訪談,有時還和他們講講心里話。

          信豐縣每年拿出30萬元特殊教育專項資金支持送教上門工作。對于無法到校上課的孩子,縣里還給他們定制校服,春節(jié)前還幫著置辦年貨,給這些特殊家庭送去暖意。

          有多重殘疾的王煥寧在見到何冬香前沒上過學,穿衣、吃飯都要父母協(xié)助。在何冬香看來,培養(yǎng)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比文化課教學更重要。教會這個14歲少年刷牙頗費周折。為了讓他對刷牙提起興趣,何冬香特意買了有奧特曼圖案的牙杯、牙刷;每完成一個動作,還獎勵一包蝦條。王煥寧用了半年時間終于學會了刷牙。

          截至目前,信豐縣累計為386個極重度和重度殘疾孩子提供送教上門服務,送教課時累計4.5萬余節(jié)。“普特攜手”的送教模式打開了越來越多孩子的心門。

          在送教團隊中,一名特教老師負責肢體康復,兩名普校教師主攻文化教學。根據每個孩子自身狀況,送教服務的方式和內容各有不同。一開始教師會教授簡化后的普校學生教案,但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后才發(fā)現根本行不通。

          15歲的何殊有智力殘疾,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認識阿拉伯數字。信豐縣新田鎮(zhèn)中心小學數學教師史名聯的目標很明確——教她識數并記數。他降低教學難度,第一節(jié)課用的教具是10根小木棒,將餐桌作為臨時講臺和課桌。每在餐桌上擺1根木棒,就意味著數字增加了1個。

          數到3,何殊不會了。史名聯放慢教學進度,每次只教1個數字,并不斷鞏固復習、加深其印象。蘋果、香蕉、花生等家里的一切事物,都成了臨時教具,就是為了讓數字更具體可感。

          何殊的注意力有時會不集中,兩眼處于無神狀態(tài)。每到這時,史名聯就會陪她玩一會兒,為其緩解壓力。經過一年的送教,何殊不僅能記住15個數字,性格也開朗了不少??吹绞访撋祥T,她會主動上前打招呼,熱情地拉來凳子邀請他去家里坐坐,給他泡茶喝。

          “7年里,我們沒有放棄義務教育階段的任何一個孩子,保障每周1次上門送教?!秉S紅艷見證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愛心接力,“對于一些極重度殘疾孩子,送教老師甚至會陪著他走完生命的最后時刻”。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殘疾 送教 信豐縣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