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庫布其沙漠:創(chuàng)造綠色奇跡
駱駝曾是沙漠里唯一的交通工具
②王文彪在沙漠里筑出一條路
改革開放后,一場綠色行動在庫布其沙漠推進。
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等地方政府在積極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同時,出臺“誰經(jīng)營、誰受益、長期不變、允許繼承”的政策,廣泛引導個人和企業(yè)參與治沙綠化。
20多年來形成了政策支持、企業(yè)產(chǎn)業(yè)化和公益性投資、百姓市場化參與的獨特模式。一批企業(yè)根植沙漠,探索了一條長效的產(chǎn)業(yè)化治沙機制。一直處于生死邊緣的鹽場也成長為圍繞沙產(chǎn)業(yè)多元化經(jīng)營的億利資源集團。
綠動沙漠,夢想起航。1995年王文彪貸款7000萬元,開始了大漠筑路。
在地方政府和十幾萬父老鄉(xiāng)親的支持下,浩浩蕩蕩的修路大軍開進了沙漠。沒有任何經(jīng)驗可供借鑒,王文彪和他的團隊開始了大膽而艱辛的探索。
沒有水,用挖土機在低洼處挖個坑,滲出來的水當作飲用水;沒地方做飯,把羊皮襖脫下來,當成和面案板,大家說這樣做出的面是“羊湯面”?!扒鍦珤烀嫱氲咨常瑠A生米飯沙磣牙,帳篷臥聽大風吼,早晨起來臉蓋沙。”人們用這首順口溜詼諧地相互打趣。
推土機把十幾米高的沙丘推平,工人打出路基。
沙漠給了修路大軍下馬威。第二天早上,剛剛修好的一段路一夜之間就被風沙埋得無影無蹤,只剩下滿眼黃沙。
幾經(jīng)折騰,大家認識到,要在沙漠里干成一件事,僅僅靠勇氣是不夠的,修路治沙,蠻干不行,必須科學治理。
綠化和修路缺一不可。
保住公路,必須要給公路穿上“防護服”,以鎖邊林防止風沙侵襲。
艱苦的沙窩里又住進了植樹大軍,一寸一寸地綠化浩瀚的沙漠。種樹能固沙,這大家都知道。但是種什么樹?怎么種?教科書里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王文彪不斷地嘗試耐旱樹種,種下一批,死亡一批,再換一批。
王文彪走訪大漠深處,向牧民取經(jīng)。偶然間,一種叫甘草的中藥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種植物在庫布其適應性極強,成為鎖邊固沙的首選。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護路治沙新舉措,收到了奇跡般的成效,一叢叢新綠也伴隨著這個滿載希望的生命通道向前延伸。
經(jīng)過1000多個日夜的艱苦奮戰(zhàn),庫布其出現(xiàn)了第一條生命通道,大漠深處筑起了一條長65公里、寬4公里的綠色長廊。這也是中國第一條穿越大漠“死亡之?!钡娜肆?、物流、信息流的大通道。
而全長200多公里的防沙護河鎖邊林工程,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綠色屏障。
編輯:王慧文
關(guān)鍵詞:沙漠 庫布 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