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英雄士兵對祖國的深情訴說……
新華社濟南7月29日電題:英雄士兵對祖國的深情訴說……
張東波、劉新、關(guān)曉虎
“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在英雄張楠犧牲一周年的日子里,英雄的父母應(yīng)邀來到兒子生前所在的武警山東省總隊,“看望”兒子。
就在去年8月1日——那個屬于中國軍人的日子,張楠從萬里之遙的索馬里回國的情形,不時又在母親朱麗萍眼前浮現(xiàn):
那天傍晚的濟南遙墻機場,停機坪莊嚴(yán)肅穆,禮兵抬著覆蓋著五星紅旗的兒子靈柩緩緩向她走來……
“兒啊,你怎么讓人抬著?。∧憧煜聛?,媽媽想抱抱你……”望著兒子靈柩,朱麗萍喃喃自語……
兒子沒有回答。朱麗萍明白,她再也聽不到兒子真切的回音。
此刻,當(dāng)她走進總隊精心設(shè)置的張楠事跡陳列廳,望著兒子留下的一件件遺物,她真切地感受到兒子鮮活的青春氣息。
她捧起4本厚厚的黑色塑料皮日記——那是兒子記下的11萬余字的軍旅日記,一字一句翻看著,耳邊仿佛回蕩響起兒子對親人、戰(zhàn)友和祖國飽含深情的心語訴說……
農(nóng)家院里走出的“兵二代”
“如果組織需要,我愿當(dāng)一輩子兵!”張楠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他是聽我講部隊故事長大的。”轉(zhuǎn)業(yè)回鄉(xiāng)的張圣林曾在鐵道兵部隊服役11年。受父親影響,張楠從小就崇拜軍人,向往軍營。
張楠家鄉(xiāng)是我國著名雜技之鄉(xiāng),母親就是雜技教練。對雜技并不感興趣的張楠有一天突然纏著媽媽要練雜技功夫。“10多歲的孩子,身體已基本定型,練高難度動作很吃力?!睆埵チ只貞浾f。
可張楠有股不服輸?shù)木髲妱?,三遍五遍不行就練十遍,身上摔得青一塊紫一塊,時常是新傷蓋著舊傷,小疤連著大疤。只是母親有所不知,這一切的背后竟然都是因為張圣林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當(dāng)兵首先得有一副好身板”。
2004年底,正當(dāng)母親望子成龍,期望兒子成為雜技團主力演員時,正在外地隨團演出的張楠卻獨自一人跑到征兵報名處報名,并如愿成為一名武警戰(zhàn)士。直到此刻,母親才全然明白,兒子給她上演了一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小把戲”。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英雄士兵 “八一”建軍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