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久久99亚洲5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42hbk"><delect id="42hbk"><legend id="42hbk"></legend></delect></span>
  • <rp id="42hbk"></rp>

    1. <ruby id="42hbk"><strike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strike></ruby>
        <ruby id="42hbk"><dl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dl></ruby>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光明日報:“藍鯨”游戲背后是青春期認同危機

          2017年05月22日 11:32 | 作者:田豐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近期,全球媒體不斷曝光一個名叫“藍鯨”的游戲,這是由俄羅斯一位心理學系大學生發(fā)明的死亡游戲。游戲的參與者被鼓勵在50天內完成各種任務,包括每天清晨4時20分起床、割傷自己等,最后更會命令參與者結束自己的生命。據(jù)悉,目前這個游戲至少在十幾個國家蔓延并導致青少年自殘或死亡案例出現(xiàn)。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十多歲的青少年遵從一個看起來充滿血腥和暴力的死亡游戲呢?

          現(xiàn)有信息表明,“藍鯨”游戲里充滿心理陷阱。游戲的管理者會在新成員加入時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必須完成任務、提供身份證信息等。這是一種典型的通過承諾而獲得依從的心理策略,其目的都是通過“登門檻效應”來構建參與者未來服從更加荒唐要求的虛擬情景。然后,再通過更多情境性因素的控制,逐步形成參與者的無意識習慣、自我知覺和自我卷入。雖然參與者可能在游戲過程中體驗到一些趣味、獲得成就感,但這些“愛心炸彈”最終將導致悲劇的發(fā)生。

          “藍鯨”游戲的受害者大部分是10多歲的青少年。在青春期,青少年常常會覺得自己不再被父母和家人寵愛,感到不被理解和孤獨。而學業(yè)和就業(yè)上的壓力,也會引發(fā)一部分人開始懷疑現(xiàn)實世界。種種“變故”都可能讓青少年質疑父母、懷疑和抵觸主流價值觀,從而接受不良思想的感染。

          尤其是青少年早期,往往是一個人開始尋找可融入群體、覺察自我成熟的時期,也是他們遇到的第一個“認同危機”時期。他們會有意識地對可供選擇的生活方式和興趣進行選擇,不斷嘗試扮演新的社會角色,以此尋找能夠帶來社會肯定和心理滿足的自我意象。最典型的是在社會情景和同伴壓力下,通過模仿和服從某種特殊的行為來擺脫他們之前稚嫩的自我意象,比如,模仿成人抽煙、打架等行為?!八{鯨”游戲正是利用了這種“認同危機”,一旦其語言和行為上的承諾與青少年個人心理形成聯(lián)系,后果難以控制。

          目前“藍鯨”游戲蔓延的勢頭已經(jīng)被我國有關部門及時控制,在處理這一虛擬世界突發(fā)事件的過程中,還應當看到“藍鯨”游戲背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其普遍性在于,青春期“認同危機”之下,青少年的行為模式選擇往往會遵從抵制主流社會價值觀的規(guī)則,偏信于不良文化思想。而特殊性則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虛擬社會與現(xiàn)實社會相互融合,網(wǎng)絡不良行為的傳播速度更快、影響更為廣泛,防范的難度也更大。

          “藍鯨”游戲的出現(xiàn)是一種特別警示,解決這一問題還是要從青少年自身發(fā)展的普遍性規(guī)律上入手,重點解決青春期的認同危機和自我迷失。包括加強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構建,用多種教育方式,鼓勵青少年堅持正確的信念。家長、學校和社會要相互配合,讓青少年接觸多樣化、多種來源的信息,培養(yǎng)起自我識別和自我防御能力。要引導壓力轉向有利于青少年發(fā)展的方向,多使用青少年敘事者自己的故事來展現(xiàn)他們的世界,激發(fā)他們的自我說服能力。此外,還應凈化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清除不良社會思想和行為模式的傳播源和傳播路徑,塑造有助于青少年良性發(fā)育的互聯(lián)網(wǎng)空間,由此提升青少年對類似文化的免疫力。

          (作者:田豐,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副主任)

          編輯:梁霄

          關鍵詞:藍鯨 游戲 青春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