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75歲潘玉蓮25年免費教學(xué):送出2000名孩子 本身是低保戶
一顆心全撲在孩子們身上
小課堂設(shè)在家里,可家里卻不止潘玉蓮一人,還有兒子、兒媳、孫女?!凹依飪砷g房,中間隔一道墻。娃娃們在那個屋讀唐詩,在這個屋就啥事干不了,到頭來我都會背了?!迸擞裆徱患易〉氖峭僚魑荩瑑鹤优巳⒋蛉さ乇г沟?,“娃娃們的瑯瑯讀書聲震得屋頂都直掉土渣子?!?/p>
有一次,兒媳在家里嘟囔了一句:“自己的孫女在外頭上補習(xí)班一個月都要五六百塊錢。咱一個月收50塊錢不過分吧?”兒媳的話潘玉蓮聽出來了,她心里也清楚有很多家長都愿意交學(xué)費,但她都拒絕了。
“都是街坊鄰里、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從一開始就是免費的小課堂,況且,我做這個也花不了什么錢?!迸擞裆徴f“花不了什么錢”時滿臉輕松,其實她在“騙人”。
潘玉蓮是低保戶,平常一家人就啃冷饃、嚼硬馕,每個月的低保金除了維持生活開支,剩下的錢基本上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錢都去哪兒了呢?新鉛筆、新本子、教輔資料、獎勵用的小紅花、課前給孩子燒的花茶水……這些都是她精心準備的小禮物。錢不夠用時,她就拖著患有舊疾的老腿,步行幾公里去撿破爛瓶子賣。
1998年,烏魯木齊的一家單位想聘請潘玉蓮教授俄語。當時,兒子也在烏魯木齊打工,潘玉蓮在猶豫中就答應(yīng)了。可沒過多久,孩子們紛紛打來電話,“潘奶奶你去哪里了?”“你家里怎么沒有人?”“我們好想你啊!”……聽到孩子們的聲音,潘玉蓮再次猶豫了,一邊是時常牽掛的孩子,一邊是寶貴的工作機會,該如何選擇?
潘玉蓮最終當然選擇了前者。從那以后,潘玉蓮再也沒離開過孩子們。在她心中,這群少數(shù)民族娃娃是她下半輩子的精神寄托。她的一顆心,全撲在孩子們身上。
6年前的一天,做工的潘三虎在裝窗戶時不慎滑落摔倒,心肌梗塞引發(fā)腦梗塞,從此癱瘓在床。那一天,潘玉蓮的天黑了。
但生活還是要繼續(xù)。兩邊都是心頭肉,潘玉蓮一邊往醫(yī)院跑照顧兒子,一邊仍不忘給孩子上課。她不愿看到愛心小課堂停辦,她心里舍不得那群娃娃。兩頭跑的潘玉蓮不能時刻陪伴在兒子身邊。有一次,當她匆忙趕回醫(yī)院時,竟然發(fā)現(xiàn)兒子從床上摔了下來,把她心疼壞了。
雪上加霜,面對千瘡百孔的家,不堪重負的兒媳拋下6歲的孩子選擇了離開。從此,一家三代,三個人過日子。
妻子離去,自身癱瘓在床,潘三虎徹底絕望了,他甚至一度將這一切的不幸怪罪到母親身上,怪罪到愛心小課堂。“這些年,你全部心思都在課堂上,你為家做過什么!為我做過什么!”一次,情緒激動的潘三虎把家里的鍋碗瓢盆砸得稀巴爛。
這位老人,一生磕磕碰碰,生活早已將她打磨成一位堅強的女子。她這棵老樹累了,但是并沒有因此倒下,只因心中對孩子牽掛的火種從未熄滅。
編輯:梁霄
關(guān)鍵詞:潘玉蓮 免費 教學(xué)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