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孫鏡峰:家長共同體 課程建設的“同盟軍”
作者: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晏嬰小學校長 孫鏡峰
新時代的教育呼喚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往的課程改革往往局限于學校的院墻之內,成了教育內部的“獨角戲”,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割裂開來,忽視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導致學生接受的是不完整的教育。
當前中小學生家長群體呈現(xiàn)出“四高”特點,即家長的學歷越來越高,素質越來越高,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學校教育的訴求也越來越高。如何讓“四高”家長成為辦學的“動力源”,尤其是如何挖掘、利用家長群體中豐富的課程資源,讓家長由教育的旁觀者轉變?yōu)檎n程建設的“同盟軍”,是需要思考的課題。通過搭建“家長共同體”,用足用好家長中豐富的課程資源,為課程建設服務,為培育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服務,是一條有效途徑。而所謂“家長共同體”,就是在家長自愿的基礎上,以課程為紐帶,挖掘和利用家長中大量的課程資源,為課程實施服務,打造價值認同、和諧互動、資源共享的家校共育合作平臺。
家長由教育的局外人轉變?yōu)橘Y源提供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沒有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家長中蘊藏著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是學校教育所欠缺和急需的。統(tǒng)籌利用好家長資源是對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怎樣整合家長資源,讓家長由教育的局外人轉變?yōu)橘Y源提供者呢?我們的做法主要有:
組建家長課程資源庫
學校在堅持自愿、量力而行、發(fā)揮特長的前提下,組織家長從個人職業(yè)、愛好、特長、合適時間、志愿方式等方面填寫《家長課程資源庫申請表》,學校進行整理匯總,建立家長課程資源庫。如:經統(tǒng)計分類,本校志愿加入家長課程資源庫的家長中,有21名醫(yī)務工作者,29名廚師,37名銀行職員,39名溫室大棚種植戶,41名商場工作人員,7名律師,7名導游,131名企業(yè)主。學校和教師根據(jù)課程實施的需要,到家長課程資源庫中查詢,讓適合的家長參與到課程實施過程中。家長以職業(yè)身份走進課堂,豐富了課程內容和形式,同時,學生進入銀行、超市、企業(yè)、溫室大棚等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海量社會資源大大彌補了學校資源的不足。
家長課程資源庫的組建,讓家長中的課程資源由零散變?yōu)橄到y(tǒng),由閑置變?yōu)閷嵱?由被動變?yōu)橹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價值,為課程建設服務,為培養(yǎng)“完整的人”服務。當教育者的視野從封閉的校園、狹窄的教室和單調的教科書中解放出來,站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尋找課程資源,拓寬學生成長空間,才能真正打破單一的課堂模式,豐富課堂形態(tài),為學生成長搭建更大的舞臺。
家長隊伍中雖然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但家長畢竟不是專業(yè)教師,缺少專業(yè)培訓。要想有效發(fā)揮家長共同體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需要學校對家長進行引導和培訓。
成立家長共同體自管理組織
學校成立班級和學校兩個層面的家長共同體,并由家長自薦、民主選舉產生自管理機構,負責家長共同體的自我管理、日常運行。同時,在學校指導下,在充分發(fā)揮家長自主性的基礎上,由家長共同體自管理組織協(xié)商制定《家長共同體公約》《家長共同體運行規(guī)則》等,并征求家長共同體全體成員的意見后實施,以確保家長共同體的規(guī)范運行。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家長 課程 學校 共同體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