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為了廢墟下的生命
———記應急搜救培訓教官王念法
有這樣一支隊伍,面對災難后的山崩地裂、房倒橋塌,他們快速反應、英勇出擊、救人于危難,為廢墟下的受困者帶去生的希望。這就是我國第一支專業(yè)救援隊伍———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王念法,是這支光榮隊伍中的一員,每一次救援任務,他都是第一個蜷縮著鉆進狹窄的救援通道中。
在位于北京鳳凰嶺的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黝黑的皮膚、精瘦的身型,一身藏藍色的訓練服和高幫救援靴,將“80后”救援先鋒王念法襯得十分干練、精神。此時,他的身份是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一名培訓教官。然而,當災難降臨時,他就“變身”成救援隊員,第一時間沖上救援戰(zhàn)場。
憶及6年前的汶川地震救援行動,營救中學生江濤的場景仍讓王念法歷歷在目。“地震發(fā)生后,東汽中學高中部4層教學樓幾乎化為廢墟。樓房主體大部分坍塌,只剩下兩側傾斜的墻體和搖搖欲墜的樓板。”
望著扭曲的橫梁,面對隨時都有可能二次倒塌的墻壁,王念法來不及做過多思索,沖進廢墟中開始尋找受困者。“有人嗎?能聽見我說話嗎?”這是每次救援行動中王念法重復最多的一句話。“救救我……”江濤微弱的呼救氣若游絲,王念法馬上用聲音給予他希望:“我們是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來救你出去。”
為了避免機械鑿巖機的聲音給江濤的心靈帶來創(chuàng)傷,王念法選擇用手動破拆工具,一塊磚墻、一塊磚墻地破拆……幾小時后,壓在江濤身上的廢墟全部清理完畢。因為擔心江濤右腿的血液沒有循環(huán),不及時處理極易造成擠壓綜合征而死亡,王念法急忙找來止血帶,綁系在江濤長時間被磚墻壓住的右腿上。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當我跟江濤四目相對時,他沒力氣說話,但沖我微微一笑的臉龐。”王念法說,那個微笑出于對自己的信任。正因如此,每成功救出一名受困者,都是王念法最幸福的時刻。
“學會面對死亡,是每一名救援隊員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救援就意味著在死人堆兒里找活人。”說起救援故事,王念法如數家珍。自2001年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組建以來,他參與了幾乎所有重大救援行動:印尼地震海嘯、汶川地震、海地地震、青海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
王念法有記日記的習慣,在日記本的扉頁上,寫著他的座右銘:苦練創(chuàng)造奇跡,苦干成就未來!救援代表著人類超越自我的精神,代表著對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代表著對事業(yè)的忘我投入,代表著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
“記錄下每一次救援任務的時間、地點、方案、救援過程,這些經驗能幫我救出更多生命。”王念法直言救援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理想。進了這支隊伍,就一輩子都是隊里的“兵”,沒什么比從廢墟中救出生命更有成就感、使命感!
編輯:曾珂
關鍵詞: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應急搜救培訓教官 王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