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久久99亚洲5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42hbk"><delect id="42hbk"><legend id="42hbk"></legend></delect></span>
  • <rp id="42hbk"></rp>

    1. <ruby id="42hbk"><strike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strike></ruby>
        <ruby id="42hbk"><dl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dl></ruby>

          首頁>要聞>悅讀悅讀

          習(xí)得修身篇

          ——習(xí)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2014年05月08日 09:47 | 作者:張遠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習(xí)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3年5月4日)

            典出:《國語·周語下》

            原文:同引用

            釋義:順從良善如登山一樣艱難,屈從邪惡如山崩一般迅速。

            人總是有種難以克服的惰性,包括行動和道德上的惰性。行動上的惰性如好逸惡勞、“拖延癥”等等,如果能有嚴格的紀律約束,總能大體上克服。但是如果在沒有外在監(jiān)督的情況下,克服道德惰性,念念不忘護持一顆善心,便不容易了。人要舍惡從善,一是內(nèi)心必須有強大的信念做“防護堤”,二是必須有良師益友互為提點。立志須堅,交友須慎,青年領(lǐng)導(dǎo)干部尤為切要。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習(xí)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論語·子罕》

            原文: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釋義:軍隊的將領(lǐng)可以被俘虜,但男子漢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這里的“志”是“志氣”。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對諸多挑戰(zhàn),沒有一點“志氣”充盈胸中,是萬不能支撐過去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改革攻堅時期,面對質(zhì)疑、退縮、觀望等消極情緒,領(lǐng)導(dǎo)干部胸中要有一點“志氣”,排除萬難,勇往直前,否則如何擔當?shù)闷饸v史的重責?

            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習(xí)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墨子·修身》

            原文:務(wù)言而緩行,雖辯必不聽。多力而伐功,雖勞必不圖。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言無務(wù)為多而務(wù)為智,無務(wù)為文而務(wù)為察。

            釋義:聰明人心如明鏡卻不過多言語,能干實事卻不邀功爭賞,這就是他們名揚天下的原因。

            墨子是現(xiàn)實主義者,也是實干家。他說,言不在多,在于有無智慧,話不在漂亮,在于能否洞悉本質(zhì)。言語如果不能付諸行動,一切都等于零?,F(xiàn)實中,有些人只有半瓶水的儲量,卻喜歡到處顯擺,有些人一有成績,便急于爭功邀賞,相比那些實干者,品格高下,公道自在人心。所謂“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真正成就大事業(yè)的人,必然是少說多做的實干派。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習(xí)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節(jié)學(xué)期開學(xué)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釋義:(真正的大丈夫)富貴不能使之腐化墮落,貧賤不能使之改變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

            孟子在與弟子景春談?wù)?ldquo;何為大丈夫”的問題中,提到了這著名的三句話。在孟子看來,真正的“大丈夫”不應(yīng)以權(quán)勢高低論,而是能在內(nèi)心中穩(wěn)住“道義之錨”,面對富貴、貧賤、威武(強力脅迫)等不同人生境遇時,都能以道進退。新時期,領(lǐng)導(dǎo)干部面臨的急難險重任務(wù)多,誘惑也多,如何能處順境不驕,處逆境不怨,首先要問問自己心中的“道義之錨”在哪里。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習(xí)近平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jié)第二批部署會上的講話

            典出:《呂氏春秋·誠廉》

            原文: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堅與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擇取而為之也。

            釋義:石頭再怎么破碎,依然是堅硬的;丹砂無論怎么磨損,依舊是紅色的。

            堅硬是石頭的本質(zhì),紅色是丹砂的本色,因此,它們不會因為外力而改變固有的本性。以物喻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面對復(fù)雜局勢和各色誘惑,領(lǐng)導(dǎo)干部能否經(jīng)受考驗,還是要先問問自己,什么是共產(chǎn)黨員的本質(zhì)。

          編輯:顧彩玉

          關(guān)鍵詞:習(xí)近平 釋義 修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