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久久99亚洲5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42hbk"><delect id="42hbk"><legend id="42hbk"></legend></delect></span>
  • <rp id="42hbk"></rp>

    1. <ruby id="42hbk"><strike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strike></ruby>
        <ruby id="42hbk"><dl id="42hbk"><noscript id="42hbk"></noscript></dl></ruby>

          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回歸真我為愛而行

          ———杜聰和艾滋遺孤的故事

          2014年05月27日 10:05 | 作者:趙瑩瑩|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分享到: 

            了解杜聰?shù)娜?,給予他這樣的評價:“世間或許少了一位出色的銀行家,卻多了個身體力行的慈善家。他擁有羨煞旁人的優(yōu)勢,在即將展示完美人生時,沖出了小格調(diào)的圈子,聆聽內(nèi)心世界,為真我轉(zhuǎn)變。”

            ◆人物名片

            杜聰,香港人,小學(xué)至初中就讀香港圣方濟教會學(xué)校,初中畢業(yè)隨父移居國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xué)學(xué)士,哈佛大學(xué)東亞研究所碩士。27歲時,就任瑞士某銀行駐香港聯(lián)席董事,兩年后榮任法國一家銀行副總裁。

            2001年冬,河南上蔡,杜聰首次接觸到內(nèi)地的艾滋病患者,深受觸動的他就此放棄了“成為華爾街出色銀行家”的理想。2002年至今,杜聰?shù)纳矸葜挥幸粋€——香港智行基金會主席。

            起步第二種人生

            初見杜聰,他臉上的笑容帶著撲面而來的親和力,雖說已在內(nèi)地工作多年,依舊說著一口港臺腔的普通話。前些日子,受清華MBA愛心社之邀,他到清華大學(xué)經(jīng)管學(xué)院做主題公益演講,講述了自己如何從華爾街金融家轉(zhuǎn)換為全職公益領(lǐng)軍人,以及這一轉(zhuǎn)變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13年前,正是杜聰前途不可估量之際。一次出差,他在北京遇到一個因輸血而感染艾滋病的青年,后經(jīng)院方調(diào)查,被污染的血液來自河南農(nóng)村。這激起了杜聰?shù)暮闷?,他想去?dāng)?shù)乜纯?,幫忙做些什么?/p>

            2001年冬天,杜聰?shù)谝淮芜M入河南上蔡的一個艾滋病感染村。那段經(jīng)歷,至今回憶起來仍令他心痛,“眼前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是難以想象的苦難。”因為貧窮,村里的青壯年只得賣血,染病后更加一貧如洗。最終大人過世,只留下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

            “童年本該無憂無慮,可那里的孩子總是低著頭、不說話,甚至有小部分會傷害自己。”長時間的接觸后,杜聰說他明白了,孩子們是在抵觸,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內(nèi)心的絕望,“貧窮剝奪了讀書的機會,父母患病離世導(dǎo)致了孤苦伶仃,但貧病交加還不是最大的問題,鄰居、同學(xué)甚至是親戚的歧視,像壓在這些孩子心中的一塊巨石。他們看不到未來,只看到眼前的痛苦。”

            一趟說去就去的旅程,讓杜聰開始重新思考人生:金錢、地位、榮譽,人的一生如果只是追逐與得到的過程,這些都會隨著生命的殆盡而消失。浮生若夢,行大愛才是真諦,杜聰覺得自己應(yīng)該站出來,為艾滋病患者及其家人做些事情,不求扭轉(zhuǎn)人生,哪怕能夠帶來些許希望也好。

            為了回歸真我,為愛而行,他不顧家人、朋友的質(zhì)疑與反對,義無反顧地成立了香港智行基金會,開導(dǎo)援助艾滋病患者,對艾滋遺孤的助養(yǎng)助學(xué),開始成為他的人生目標(biāo)。

            公益要有快樂心

            杜聰坦言,沒進村子前,他以為應(yīng)該幫助那些感染者,現(xiàn)實情況讓他的想法轉(zhuǎn)變了。“要集中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孩子們的教育上。等待救助的孩子就像莊稼,‘種莊稼不能誤農(nóng)時’。”杜聰說,很多孩子輟學(xué)在家,而他們大多數(shù)是健康的,如果不能夠接受教育,貧窮終會令其再次重走上代人的老路,可能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通過四處籌措資金,孩子們重新回到了校園。然而,治愈他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重建其對他人的信任、對世界的希望,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杜聰看來,這可能得付出一兩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人與人接觸、心靈與心靈安慰,從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點一點建立起來。”正因如此,秉承“做慈善不是給多少物質(zhì)幫助,更多是給予希望”的信念,智行基金會76%的資金用于助學(xué),24%用來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心。

            杜聰告訴記者,他們始終堅持對受助者每年不低于兩次的家訪,同時還組織孩子們參加夏令營和藝術(shù)輔導(dǎo)、紀(jì)念冊制作,通過面對面溝通、見識開闊及藝術(shù)傳達等各種方式,全方位地對孩子們進行心理輔導(dǎo)。以夏令營為例,除了觀光旅游,志愿者還帶孩子們到大學(xué)、企業(yè)交流探訪,激發(fā)他們對大學(xué)生活的向往,從而更加發(fā)奮讀書。繪畫、戶外拓展、唱歌跳舞等藝術(shù)輔導(dǎo),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更讓他們在與志愿者的互動中感受到了愛。

            記者獲悉,一名受智行資助的孩子考上了醫(yī)科大學(xué),目前在一家醫(yī)院實習(xí)。他知道杜聰血糖高,特意給了他一些中藥調(diào)理身體,并用醫(yī)生的口吻反復(fù)叮囑。談及此事,杜聰笑言,“以前是我擔(dān)心他的身體,現(xiàn)在反過來他關(guān)心我的健康。當(dāng)初抱在懷里的孩子,怎么也沒想到有一天會做醫(yī)生叮囑我怎么吃藥。很多時候,你幫助的人,無意中也會幫助你。”

            采訪過程中,杜聰思想活躍,頗為健談,他說:“做公益不一定要很悲壯,我們可以讓過程很快樂。”自2002年至今,智行基金會資助了超過16000個艾滋遺孤,其中的9000多個孩子目前在校讀書。10年荏苒,當(dāng)初的很多孩子如今都已成人,他們通過參加智行的活動結(jié)識,有些還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并經(jīng)過基金會提供的艾滋病孕期干預(yù)和藥物阻斷治療,最終誕下健康的寶寶。杜聰說,他是年輕的“杜爺爺”。

            回憶起智行資助過的那些孩子,時至今日杜聰依然會眼泛淚光。他始終懷著一顆謙卑的心,感謝孩子們給了他機會,從孩子們身上,他得到了更多力量,“供孩子們讀書是階段性的,給他們一個家,是一輩子的,我希望這些孩子想起智行,能有家的溫暖。”目前,智行基金會50多名員工中,20多人是曾經(jīng)的受助者。未來5到10年,杜聰希望更多受智行資助的孩子,可以向那些身處困境的人伸出援手。

          編輯:羅韋

          關(guān)鍵詞:杜聰 智行 孩子 香港

          更多

          更多